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加快绿色转型 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5日 作者:区域经济合作局 来源: 浏览次数:

■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

  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转型,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我市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着力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着力转换发展动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无论是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对我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谋篇定调,还是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我市经济工作的规划布局,都要求我市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越走越宽

  乌海,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然而近年来,资源日益枯竭、增长方式缺乏多元支撑、环境问题突出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通病让我市饱受“成长烦恼”。直面自身发展困境,如何转型升级,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去年11月18日,总投资132.68亿元的广聚新材料500万吨焦化联产项目在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正式启动。作为焦化产业重组整合、转型升级的标志性、示范性项目,它将引领我市焦化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努力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蹚出新路子。

  我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做“加法”,提升绿色发展硬实力。

  去年,我市立足资源型工业城市发展实际,坚持以“五转”为抓手,持续加大优质项目投资建设力度,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增添发展后劲的突破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越走越宽。

  围绕煤焦化、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建设,我市积极引进广聚新材料、益泽制药、青石化学等延链补链项目,编制《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产业规划》《焦化产业重组升级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系统谋划传统优势产业并整合升级,传统产业稳步向绿色化、集约化、高端化方向转型。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我市落地建设赛思普非高炉冶炼、宝武碳材料针状焦、宝化万辰特种沥青、京运通新材料、银隆新能源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0%以上。

  飞狮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网红孵化基地和直播电商产业园试运行,星巴克、胡桃里等68家首店品牌入驻乌海,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效应开始显现,助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品质。

  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我市探索实施国内首座民用液氢工厂、蓝益环保发电、抽水蓄能电站等生态环保项目,全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我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增强绿色发展竞争力。

  2020年,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采取“腾笼换鸟”、能耗“双控”等手段,淘汰了一批低效落后的“僵尸企业”,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腾出空间。通过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优化释放产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潜力。

  我市通过科技创新做“乘法”,释放绿色发展新活力。

  2020年8月24日,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乌海“初心服务站”在市科创中心揭牌。清华大学初心服务团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及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共同加强人才培育,推进自主创新,并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与学校课题相结合,实现校、地、企资源优势互补。

  2020年,我市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为抓手,让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扎实推进“异地孵化、乌海转化”重大工程,培育认定乌海市“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8家,集聚各领域专家59人。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乌海市人才专家库,入库专家169人。

  环境承载力不足是制约我市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守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底线,强化环境治理做“除法”,提升绿色发展承载力。

  我市编制《乌海矿区总体规划》《乌海市煤炭工业“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矿区自燃火点治理、排土场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区环境持续好转。完成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06个,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达标率83.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认真落实河长制,实施河道治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生态治理等项目,黄河乌海段水质达到Ⅱ类水体。

  加快绿色转型 跑出“十四五”开局起步加速度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实现“生态质量更高、转型步伐更快、创新动力更足、城市功能更强、生活品质更优”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好乌海发展新篇章。

  我市将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黄河生态带建设为重点,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水资源节约集约、区域协同一体、黄河文化保护六项工程,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增强水土流失防治能力,探索推进乌海湖清淤,全力保障黄河乌海段生态安全。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库区扬尘污染整治等专项治理,全力推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不断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治理机制建设,以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绿色转型。

  我市将把节能减排降耗作为硬约束,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立足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动能、新增长极。高起点、精细化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实施万亩设施农业基地项目,启动现代设施葡萄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壮大葡萄精深加工、观光采摘、休闲旅游等延伸产业,推动农业向优质高效转型。继续抓好产业扶贫,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转换发展动能。我市将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抓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技术攻坚,着力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新支点。对标对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推出更多差异化、原创性和切口小、见效快的改革举措,实现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与沿黄地区合作,积极融入自治区泛口岸西部组团发展,完善区域合作协作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以抓好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巩固拓展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援企惠企、减税降费政策,不断优化地区发展环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市将把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学习贯彻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姿态,跑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快节奏和加速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现代化乌海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