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链式思维破局 产业转型提速 ——我市以特色产业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作者:区域经济合作局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车间里,一块块煤炭沿着精密的工艺流程蜕变为高附加值化工品;工地上,全产业链项目加速推进,勾勒出产业升级的清晰脉络;中控室里,跳动的数据彰显着工业数字化的蓬勃活力……

  近年来,我市旗帜鲜明地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重塑产业格局”为突破口,将固态电池材料及装备制造、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打造成核心引擎,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小而精、小而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书写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固态电池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链:

  “链”动新能源 抢占产业新高地

  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固态电池以高安全、长寿命、高性能的优势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市立足“煤—焦炭—沥青—针状焦—石墨负极材料”的产业基础,以固态电池为突破口,精准引入龙头企业,全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固态电池产业园内,中控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设备运行参数,工作人员精准监控着每一个生产环节。

  “项目一期已全部建成,首批试生产产品已交付客户,正在进行性能验证。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10GWh固态电池及储能系统,配套建设风光新能源电站,全面投产后将为区域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公司生产总监赵强军说。

  不久前,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举办,全国各地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合作机遇。我市发展固态电池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从上游看,我市及周边地区固态电池原材料供应充足,煤基新材料基础扎实,且正打造以绿电为主的能源供给体系;中游可依托现有基础发展关键材料、承接电芯生产线,实现本地化配套降本;下游则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能就近形成“研发—材料—电芯—储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我市已规划建设1700余亩固态电池产业园,打造首家自治区级新能源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清陶、国轩等行业龙头相继落地,正极材料、石墨负极、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陆续投产,“一块煤到一座储能电站”的产业体系加速成型。预计到2030年,我市固态电池产业链产值将突破215亿元,正负极材料产能达20万吨,固态电池产能达30GWh,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可降解材料产业链:

  点“煤”成金 铸就绿色化工新标杆

  可降解材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经微生物作用能在一定时间内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的新型材料。可降解材料的生产,离不开核心中间体BDO的支撑;而BDO的规模化产出,又与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深度契合。依托煤炭资源禀赋与化工产业基础,我市正将BDO产业链打造成转型发展的“硬核支撑”。

  走进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型生产装置与储罐巍然矗立,纵横交错的管道织就“工业森林”。焦煤与石灰石在1800℃熔炉中淬炼为电石,电石与甲醇反应生成BDO液体,最终转化为氨纶面料、可降解地膜等终端产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每吨煤炭的价值实现数倍跃升。目前,东源科技已建成“煤—电石—BDO—生物降解塑料”全产业链,年产能达30万吨,产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依托乌海煤化工产业集群优势,我们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构建起‘煤—电—石灰石—电石—BDO—生物降解聚酯产品’的循环产业模式。”东源科技总工程师张宏伟介绍。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投资72.5亿元的广锦新材料BDO-PBAT一体化项目建设正酣,主装置设备安装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6年BDO生产线即可投产。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BDO产能129.2万吨/年、PTMEG产能30.4万吨/年、GBL产能10万吨/年,在建下游项目持续补链。

  科技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命脉,我市不仅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更搭建平台整合科研力量。

  国内首家 BDO 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后,联合5家骨干企业组建分中心,与中科院、东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围绕“卡脖子”技术展开攻坚:广锦分中心“BDO国产催化剂的开发与利用”作为“揭榜挂帅”重点任务,初测产品性能达进口催化剂50%,转化率持续提升,为打破关键材料进口依赖奠定基础;东景分中心“BDO下游可降解材料开发”“BDO原料提纯装置研发”及华恒分中心“BDO有机废液处理工艺开发”三项成果已完成研究,正冲刺成果转化应用;广锦分中心“电石炉气制氢”项目推进顺利……截至目前,各分中心已累计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其他专利47项,并成功研发新技术1项、发明新工艺5项,创新产出量质齐升。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引智”“合作”拓宽创新路径,与蹇锡高院士团队合作研发BDO改性合成橡胶,引进中科院季君晖团队推进“全自然域生物可降解材料(PDA)中试基地”建设;内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22家单位组建自治区煤焦化工重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筹备升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与天津大学合作的“BDO副产品制高附加值正丁胺”小试成功,为产业链延伸提供新方向。

  为保障产业稳步发展,我市还通过政策“组合拳”营造良好环境,成立了BDO行业协会,先后出台了《乌海市创建国家级煤基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的工作方案》《乌海市促进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条例》《乌海市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政策扶持、人才保障、项目引进等方面发力,培育投资“洼地”,全力推动可降解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产业链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市“创新驱动、精准招商”的战略支撑。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市加大投入力度,高新技术企业从30家增至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7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翻倍至48家,为产业转型提供核心动能。招商布局上,我市坚持“链式思维”,围绕重点产业链绘制精准招商图谱,靶向引进龙头企业与链主企业。经过持续深耕,已形成以精细化工、BDO、锂电池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光伏、氢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品达110余种,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超90%。

  从传统化工到新能源新材料的赛道切换,如今,我市正以链式思维激活发展动能,用绿色转型擦亮城市底色。未来,随着产业链的持续壮大,我市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让新质生产力在这片热土上结出更多硕果。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